【学术活动】交叉学科沙龙02 | 多学科兼容并蓄,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4月29日下午,由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山大学交叉学科沙龙(第2期)——乡村振兴”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山楼317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沙龙由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建国和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旅游学院教授孙九霞作为召集人,邀请来自校内生物学、农学、历史学、哲学、公共管理、地理科学与旅游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深入交流研讨,为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出谋划策。沙龙由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梅主持,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校定点帮扶工作组组长许东黎致辞。

 

沙龙现场

 

       刘梅常务副院长强调,交叉学科沙龙是科学研究院努力打造的一个跨学科交流平台,旨在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科交叉融合,以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中山大学有能力、有基础、有责任承担这一国之重任。许东黎常务副主席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定点帮扶工作取得的好成绩,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无私奉献,希望各个学科继续支持学校定点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做出中山大学的贡献。

 

     

  与会11位专家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作了精彩报告。生命科学学院何建国教授深入学习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并思考了中山大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学科、人才优势,应该聚焦的领域和存在的若干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陈瑶生教授作了《乡村振兴中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落地》的发言,他呼吁发展猪文化,打造“猪中唐老鸭。”生命科学学院曹永长教授作了《家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报告,通过温氏模式的案例阐述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农学院院长谭金芳教授就乡村人才存在的问题、乡村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人才在乡村振兴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的设想。生命科学学院杨中艺教授作连山高廖村生态三元示范基地与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标杆建设分享,提出乡村振兴比脱贫更需要教育参与的观点。生命科学学院黎祖福教授指出农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农村未实现产业链的闭环,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大工程。

 

      

历史系刘志伟教授通过顺德区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的案例,阐述文化建设在乡村治理的功能。哲学系吴重庆教授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岳经纶教授表示需要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杨忍教授具体阐述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强调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挖掘。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以旅游发展的视角探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表示旅游发展并非乡村振兴的唯一之路,乡村发展需要产业、服务与社区功能叠加。

 

      

在深入交流研讨后,何建国教授和孙九霞教授作会议总结。何建国教授表示乡村振兴领域的学科交叉需要从产业高度升华到文化层面,期待与不同学科的学者进行进一步交流。孙九霞教授表示今天的沙龙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想法,不同学科的学者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专家意见和学术思考,达到预期效果。

 

沙龙合影

 

       本期中山大学交叉学科沙龙同时也是作为科学研究院 “战略科研管理专家”系列培训的第4期,科学研究院、校工会、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领导以及定点帮扶挂职干部、报名参加的校内师生、科学研究院管理人员数十人在线上、线下参会。